首页 临沂 各地 教育 社会 房产 装修 体育 旅游 景区 财经 科技 文化 健康 女人 手机 时尚 家电  
 首页 > 文化频道 > 文化 > 正文
 
分享到
 
 

尤中会《翰墨述要》首发式暨书法理论研讨会在汉举行

2019-09-03 14:16:11    来源:    作者:
 

  (记者苏惺 报道)8月30日上午,由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书法报》主办的《翰墨述要》首发式暨尤中会书法理论研讨会在武汉中南花园大酒店隆重举行。会议有中国书协理事、湖北书协驻会副主席葛昌永主持。中国书协理事、中书协行业建设委员会委员刘永泽,湖北省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湖北书画艺术研究院老院长曾世民,中国汉编文化基金管委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新闻媒体专家苏清杰,湖北书协副主席、《书法报》社社长、总编辑舟恒划,湖北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翰墨述要》作者尤中会,出版家、书画评论家孔艺,中书协教育委员会委员、湖北书协主席团委员孟庆星,湖北书画艺术研院副院长刘汉生、李欣、刘伟、尹昆明,兰亭奖得主樊利杰以及姚洪磊、李河、徐凤超、于扬、黄强、刘祥斌、徐宝栋、王中民等40多位书法家出席了首发式和研讨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毛国典特发来贺电表示祝贺。

  《翰墨述要》由中国文史岀版社岀版发行。它以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以古代优秀书学论著为依据,结合作者长期书法艺术实践的经验和体会,通过探索析辨、感悟解领,梳理归纳,对书法艺术的文化精神、本质规律、功力形质、情性神采、理趣秩序、气韵风神、风格砺练、继承出新等重要问题,展开了全方位的详细阐述和论证。其中对中国文字起源的考证、对书法艺术十大定律的探究、对书法艺术五大台阶的定位、对书家三大品格的归纳、对书法艺术承古出新的析辩、对书法艺术审美规律的梳理等等,都透显着作者对书法艺术的辩证思维理念和对书法艺术规律的总结,都有其独到精辟的见解。

  会上,湖北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刘汉生向于会者介绍了尤中会先生书法理论新著《翰墨述要》创作的心路里程。他说:尤中会先生是国内外知名的书法艺术大家,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老会员。他曾任湖北省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湖北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现为中国书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华侨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艺术投资协会名誉副会长,湖北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河南中原工学院特聘教授,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荣誉教授,湖北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等。他在长期的书法艺术实践中,在书学理论研究及诗词绘画创作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仰慕的成果。他曾连续参加三、四、五届国展,并有《尤中会书法集》、《尤中会墨迹五稿》、《墨华翰韵-尤中会书法艺术展作品集》、《问书堂诗稿-尤中会诗词集》及书学理论专著《翰墨述要》出版发行。2012年8月,由中国书法家协会、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文联共同为他主办的《墨华翰韵-尤中会书法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得到了广大观众的高度赞扬和业内专家的高度肯定,有媒体称尤中会书法展是“中国美术馆有史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书法展,不是之一是唯一”。

  中国书协理事、湖北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刘永泽说:初读尤中会老师的《翰墨述要》,觉得很亮眼,很提神,很震撼,使我很不平静。这本书是他经过70年的书法实践砺练和学养修练的厚积之后,通过三年多的艰苦写作薄发而成。既是他独特心路历程的记录,又是他书法实践经验的提炼。篇篇平静,没有火气,透显出浓郁的书卷之气。尤中会老师的书法艺术创作和书学理论研究,犹如车之两轮乘载着他在书法道路上奋力向前,又如鸟之两翼使他在时空中奋力搏击。如果说他在中国美术馆的书法艺术展,是他书法艺术的全面展示,那么这部洋洋26万字的书学专著则是他书法艺术实践的理性升华。《翰墨述要》既凝聚着他的心血智慧,又透显着他的学术功力。既是他人生阅历的浓缩提炼,又是他综合素质的集中展现。实为书法艺术实践和书学理论研究融汇互化的精品力作。《翰墨述要》对书史考证、书法规律、功力形质、情韵神采、个性格调、继承出新等重要问题的析辨论证、梳理归纳,不仅简练准确,而且充满哲理。既具史料性、学术性,又具艺术性、指导性。不仅读起来亲切,而且操作中管用。是一部学术价值很高的书法宝典和内容丰富的书法教课书。对当前的书法艺术创作、书学理论研究,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中会老师重于实践,书艺精湛,广览群书,博采众收,是一位学厚书精、德艺双馨的书法大家,他的人品学养和艺术成就使我非常敬佩,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与会书法家、书法理论家相继作了精采发言。大家一致认为:在新时代文艺复兴的大潮中,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即将到来的日子里,《翰墨述要》的出版发行更有着特殊意义。这不仅是湖北书法理论研究成果的新展示,而且也是全国书法界的一件大好事。这既是尤中会对自己艺术实践经验的归纳和总结、也是尤中会治学思想、学术理念的熔冶与提炼,又是他综合素质的浓缩与展示。与会书法家及理论家对《翰墨述要》的史料价值、艺术价值、理论价值及学术意义都绐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湖北省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湖北书画艺术研究院老院长曾世民说:尤中会先生是湖北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人品正直,学养丰厚,书艺精湛。长期以来,他时刻不忘“研究”二字,沉静低调,耐得寂寞,不计劳倦,从不张场,在书画、诗词、理论的研究中,默默耕耘,孜孜以求,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2012年8月,中国书法家协会、湖北省委宣传部曾在中国美术馆为他举办书法艺术展,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广大观众的赞扬和认可。现在,他又以三年多时间,在全面总结个人书法创作经验基础上,通过梳理归纳,写出了这本近30万字的《翰墨述要》书学论著,取得了书法创作与理论研究的双丰收。既使我震撼,又感到高兴。他用自己的书法艺术和学术成果为我们湖北书画艺术研究院争了光,为湖北的书法理论创作做出了贡献,也是对全国书法事业的无私奉献。

  中国汉编文化基金管委会主任、北师大客座教授苏清杰说:我和尤中会老师在京朝夕相处数年,老师治学之严谨一直令我十分敬佩。他经常告诫我:书法之书不在书而在度,书即书写,法即法度。书法之法在我们老祖先那里早就有过总结,如汉代钟繇的《笔法十二意》、晋代王羲之的《笔势论十章》、唐代欧阳询的《用笔论》、清代包世臣的《艺舟双楫》等等,都比较完美地论述了汉字的书写规律。可以说这也他们能够成为书法大家的理论基础。而那些只知其书不知其法者,在历史的长河中,往往很难留下不灭的印记。而尤中会老师无论是书无论是法,都可以说到了登峰造级的地步。记得老师在他的《笔法论》中曾讲过:“中锋易流畅,偏侧多峻健,圆劲存骨力,顿挫出险绝,迅疾见气势,徐缓现平和,捻裹藏筋肉,轻重留黑白,浓淡显墨色,燥湿生韵味,翻转增神采,抽切蕴生机。”而老师这次岀版的长达26万多字的《翰墨述要》,不仅全面系统地总结岀历代书法大家的书法之法,更是结合自身70多年的书法实践,绝妙细致地道岀了书法之要述。也许正因为如此,尤老师之书才能够在当今书坛具有覇主的地位,说他的作品有“二王”之飘逸,颜真卿之浑厚,孙过庭之峻健,米芾之洒脱,一点也不为过。

  参加首发式和研讨会的评论家们说,《翰墨述要》的出版发行,凝聚着尤中会先生的智慧和心血,既是他习书经验的归纳与总结、也是他治学思想的熔冶与提炼,又是他综合素质的浓缩与展示。《翰墨述要》的出版发行,对新时代研习传承书法艺术,努力攀登书法艺术高峰,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和指导意义。正如中国书法家协副主席毛国典在贺电中所言:《翰墨述要》的出版发行,是尤中会先生长期书法艺术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他对中国书法理论的重要贡献。这不仅疑聚着他七十年的心血,而且也展现出尤先生极高的文化修养和诗词创作功力。书中他对中国文字源头的考证,对书法艺术五大台阶的定位,对书法艺术形质情韵规律的梳理归纳,对继承与出新的析辨论述,对书家人品、学养、学艺的修炼以及对书法艺术审美实质与秩序的探研等重要问题,都有其独到的见解。从而形成了尤中会完整的书学理论体系,可以说这是一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教课书式的书法理论专著,它的岀版发行,无论是对书法艺术指导还是对书法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指导意义。这不仅是对湖北书法界的一大贡献,也是对中国书法界的一大贡献。

  ▲湖北书协副主席、书法报社社长舟恒划:这次研讨会真正的发起人主要是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书法报能成为主办方是很荣幸的。书法报作为一个专业媒体,长期以来对尤中会老师的创作动向都非常关注,也对尤老师作过很多报道和学术方面的评价。我本人从内心对尤老师非常敬重,并有很多机会能够亲自目睹尤老师的创作以及聆听他对书法艺术的真知灼见。几年前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书法展,给我们湖北书法界带来了巨大的荣誉和光彩。没有想到仅隔几年,他一下子又给我们奉献岀这样一部洋洋洒洒二三十万字的书法专著。特别在书坛浮燥的眼下,尤老师能用长达三年多的时间写出这样一部有独到见解的书法理论专著,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我们作为一个专业媒体,作为研讨主办方,有义务有责任把尤老师的研究和精要,把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进行整理,从而进行更加广泛地播。

  ▲中国书协教育委员会委员、省书协主席团委员孟庆星

  今天来到尤中会老师的《翰墨述要》首发式,看到这么一本厚厚的专著,感觉非常震撼。这本书的名字叫《翰墨述要》,但是它不是书家的泛泛而谈,它里面有一个清晰的学术框架,另外他把自己多年以来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思考结合起来,这一方面非常难得。刚才刘汉生介绍说尤老师三年写成了这本书,但是我觉得这么一本有系统理论体系的专著,不是三年能够完成的,这疑结着他70年的智慧和结晶,只不过是通过三年多的时间把它进一步升华并完美地表达了出来。无论怎么说,都是对中国书法界的一大贡献。

  ▲湖北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刘伟

  我是尤老师的学生,追随尤老师多年。《翰墨述要》创作前后的过程我也比较了解,老师从新时代书法的传承,文字的演变、书法艺术创作的定律、需要攀登的高峰、书法家必须认真修炼的三大品格、书法艺术审美等六大章节31个方面通过归纳提炼,全面系统的概括了书法创作的心得。为探索真正的书法创作指明了方向。尤老师书法取法二王,眼光独到,韵味深长。中年攻大草,师张芝、旭素、黄庭坚、王铎,兼修诗词绘画。晚年攻研古典书论,重诗词创作。《翰墨述要》理论著作的面世,是先生书法创作实践的领悟和结晶。书中第五章讲到书法家必备的三大品格,也是尤老师对他的学生的一贯要求。书法与人的境界是紧密相连的,他一直强调人品决定艺品,立人先立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铸就书法大家的风范。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不仅是我们众多弟子的楷模,也是更法家的榜样。

  尤中会先生在《翰墨述要》首发式答谢中无毕谦逊地说:“书家的修炼,没有穷期。攀登书法艺术高峰,没有电梯可乘,没有缆车可坐,没有捷径可走,没有机巧可投。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印、奋勇攀登、百折不回,方能奔向成功之路。”他还说:“中国书法艺术,是靠传承生存的。但书法艺术的传承,任重而道远,永远在路上。作为一位老书家,一定要把手中的接力棒传递给年轻人,让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代代传承下去,直到永远。这也正是我写《翰墨述要》的动力和初心。”

  尤中会老师最后十分诚挚地说:《翰墨述要》能够顺利出版,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武汉伟鹏达工程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奉献。这部著作从资料收集到岀版发行,公司董事长钟春伟都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的帮助。据悉:武汉伟鹏达工程有限公司2009年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注册成立,公司是集房屋征收服务、土建工程施工、水电工程安装、园林绿化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公司,并取得政府相关部门颁发的相关资质证书。公司本着以诚立足,以信立本的发展理念,在服务光谷,服务社会上都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前面,并多次参与政府组织的旧城改造,市政建设等重大项目,并以“严格规范”“服务优质”而响誉荆楚大地。

  (中视中联供稿)

  老骥伏枥 笔耕书翰

  刘汉生

  在我们伟大祖国成立70周年的大喜日子里,大家欢聚一堂,共同庆贺尤中会先生《翰墨述要》一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我作为常年追随尤中会先生的学生,感到由衷地喜悦。在这里,我代表湖北书画艺术研究院的全体同任和他所有的弟子,向尤中会先生表示衷心地祝贺,向一贯支持和关心尤中会先生的各位领导和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尤中会先生写这本书的心路过程

  尤中会先生的书法艺术成就已为世人所认可,可以说是当今书坛为数不多的大家之一,但尤中会先生始终以一个普通书家的形象展示于人,谦谨、低调、不张扬。近年来,他内心深处总是萌动着一个新的目标,那就是将自己长期从事书法艺术的实践体会,经过析辨考证,科学梳理归纳,写成一部对后世,尤其是对书法者有一定帮助的理论专著,以彰显中国书法在“文化领域的自信”。

  尤中会先生三年前动笔写《翰墨述要》时,已经是七十多岁的人了,当他和我谈起要写一本书法专著的想法时,我就认为没有必要,这么大年纪了,每天练练字就可以了,还鼓捣这些干什么?

  但他并不这么想。他一直认为,自己应该以一个老书家的坚守,对当今书坛追名逐利,无视传统,脱离祖训及艺术规律的现象应有所作为。这也正是尤先生写这本书初心和目的。

  现在看来,《翰墨述要》完美地表达了他的初心和心愿。我目睹他从事写作的全过程,并和他一起校对这部二十六万字的书籍文稿,令我对他更加敬重。我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一个老书法家饱含着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深深的厚爱,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孜孜的追求,以及对中国传统书法理论的完美解读。可以说,《翰墨述要》不仅是初学书法者的好教材,更是书法家理论修养的好读本,同时又是一部研究中国文化和中国书法不可多得的教科书。

  二、尤中会先生写这本书的实践过程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过去我们总说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翰墨述要》却将中华文化推至上下8700到9000年,把中华文化的起源提前了三四千年,这就是河南省舞阳县出土并经国内外专家考察认定的贾湖文化。为了得到第一手材料,我陪同尤中会先生千里迢迢亲赴贾湖文化发源地,查阅拍摄资料,从而在本书中以翔实的图片和文字作为依托,将中华民族文化起源牢牢固定在上下九千年。

  因为年龄的局限,尤中会先生在创作《翰墨述要》前,对电脑一窍不通,可大量的图片和史料,无不需要在互联网上去查找,到图书馆查到的史料,也需要用电脑来储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已过古稀之年的他,只好现学电脑,并一遍一遍向自己的女婿求教,之后硬是把收集到的数百万字的资料和上万张相关类图片录了下来,然后用写字板在电脑上创作、编辑、修改、排版,这期间仅书字板就用坏了三个,由此可见尤中会先生付出了多大的艰辛和劳动。

  三年多的时间在不断梳理中过去,尤中会先生以自己独到的见解,总结出来书法艺术的十大定律,为后人的学书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这就是:1、汉字载体定律;2、基因传承定律;3、经典切入定律;4、法则技巧定律;5、章法秩序定律;6、定性抒情定律;7、学养气韵定律;8、个性风格定律;9、书家品格定律;10、德艺认可定律。

  同时,为学习书法者提供了一个既风光无限,前景奇异,又雄关漫道,需艰苦跋涉的五大台阶,即:功力阶,章法阶,性情阶,气韵阶,个性阶。

  同时说道,要尊古合古要离古,离古思古不弃古。

  并要求书法家要修炼的三大品格,即品高,学厚,书精。

  三、《翰墨述要》发行对每个书法家的启示

  一是书法家要有树立为人民服务,为大众服务的情怀,这是我们从事书法实践的起点和归宿。

  二是要以尤中会先生为榜样,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探索书法艺术的真谛,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不断地加强个人的艺术修养,提高自己的文化集累。多读书,读好书。多练字,练好字。

  三是要把做人作为人生第一要务,不图虚名,脚踏实地,把一生献给自己热爱的书法艺术,为中华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刘汉生:湖北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倾情所悟的生命体验(代序)

  葛昌永

  天下书论,浩如烟海,恰如治国齐家之说,旷古无极。然盛衰得失,依然演绎。书法自古以降,代有名篇名著,仓颉与李斯,定有体悟而未传,缘年代久矣。其后代鸿论不竭不绝者,何也: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奥理亦无囿境也。

  立言,人生之高标。立言是将言者之思想记录下来,传递下去,实乃社会进化发展之要务。没有这样的传承,今日之文化则非今日之状态。至于书法,虽是东方文明之产物,然也是世界文明之构成。书虽小道,道通万象,其实反映的是东方哲学之大道。唯百家争鸣,各抒其意,方是艺术繁荣发展之生态。

  尤先生福迄古稀之年,虽然一生并非唯书法为是,但不论做什么职业,他都从未与书法隔膜。爱好是人生的伴侣,也是目标追求之动能。尤先生一生浸润在翰墨之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体悟,循环往复,不断从疑虑中走出来,然后柳暗花明,到达新一层境界。他用几年时间,登高望远,倾情所悟,将自己对书法的感受和经验,析理陶冶,条理概括,写出这本《翰墨述要》,端的是践行和思考的心血结晶,充满着思辨智慧和真知灼见。

  这本洋洋26万字的论著,有几个最为鲜明的特点。

  首先是特别地强调书法艺术的继承性,并理性地阐明继承与创新之关系。继承是基础,继承之目的是为了创新;创新不是无源之水,不是凭空捏造,闭门造车;创新必须置之于沃土之中。优秀书法经典乃至深厚的国学底蕴,便是书法创新之本源。继承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恰如华夏人的后代一定是黄皮肤,我们改变不了这种天然属性。书法离开原生态,便不可谓书法。可是,当下的我们,已经与祖先们有很多之不同,我们不再扎辫子裹小脚,我们可以使用新工具上天入地,这就是发展。与继承相关的延伸性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便是书法的法度。虽然苏东坡有“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难推求”的说辞,但那是在娴熟地掌握了法度之后的“随心所欲”。法度存在的必要性,恰如社会治理需要规矩,没有规矩,天下不知将是何等之状况。继承与创新与书法有法度这两个问题,是书法的最基本问题,尤先生在本书对此有精到的论述。

  其次,要继承,就得知道过去。不知过去,不辨优劣,遑论继承?对于书法的过去式,尤先生用大篇幅进行梳理,勾勒出文字、书写和书法艺术发展的大致脉络。时下不少人谈书写,狭义以甲骨为肇始,不能说错,但不完整。文字、书写和书法的演进过程呈渐进性,河图洛书、仓颉造字、乃至金铭简帛等等,皆是显进阶段之标示而已。万丈高楼从基起,万里长江是容微纳潢集聚而成的。尤先生运用现有的已经研究出来的成果,以翔实地主线条式描绘书法的前世今生,以及书法的“初心”与经历,这些常识,是书法人需要掌握的,也是书法审美者需要有一定了解的。

  其三,在书法艺术个人实践方面,尤先生着大量笔墨,依着自己的学习感受和经验体会,总结出书法艺术之十大定律,攀登书法艺术之五大台阶,以及字外修炼提升之三大品质,形象概括,鲜明简练,而且精辟透彻,醍醐灌顶,实为心声之谈也。教人依书道而进入,由继承而探索,打得进再走得出,继而形成自家书法风貌,才是理性考量。书家有自家风貌是把双韧剑:仅在经典圈里转,如走入迷魂阵,终无出头之日;欲求自家笔墨语言,弄不好又会走入荒远,迷失自我。其实,进入经典,然后觉悟通会,不意中便会生变,而只有这样之变,才是合乎逻辑的变化,由然形成的个人艺术语言,才不致矫揉造作。沈宗蓦“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一语中的。中国的书法,原理于东方阴阳二维之学说,其形质与神韵、品像与气格,犹如人的躯体与意识,两者都重要,都不能偏废。

  我以为,一个书家与书法终生为伍,仅仅只做个写匠,对其所以然说不出子丑寅卯来,是一件可悲的事儿;同理,一个仅仅把书法二字挂在笔触间与嘴巴上,写不出可观的作品,同样是件可悲的事儿。真正的书法家,正像尤先生书中所说,是一个有功力,有见识、有修养的艺术家;甚至通天理、知世情,善文章。我还以为,天下不为而必趋之,道也;天下为而不可至之,亦道也。不可至之, 是天命。天命即自然规律,规律即道。书家爱书法是一种终生修为,即使明知锲而不舍也不可能达到极致,依然还是戚戚不舍,这才有意味。王羲之是这样,我们任何人更是这样,这便是书法具备的旷世精神和无边魅力。

  (葛昌永: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北省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

  析辨得妙理 论书解玄机

  孔艺

  尤中会先生是著名书法家,也是我尊敬的文坛前辈,多年来受其教诲,获益匪浅。

  先生一贯强调,书法家必须具备“品高、学厚、书精”三大品格,并以此律己育人。他认为:“立世先立品,做事先做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教育孩子,老师教导学生,师傅训教徒弟,第一就是教他如何做人。先立品,再做学问,先做人,后习技艺。书法家不仅要有高尚的道德人品,还要有厚实的学识修养和高超的书法技艺。品高、学厚、艺精,三者缺一不可。”

  尤中会先生就是这样,秉承他朴实的人生观、艺术观,满怀赤诚地编著了这部图文并茂的书法理论新著《翰墨述要》,为中国书法的传承与弘扬,付出了辛勤劳动,作出了无私奉献。这部专著,立足于新时代,又赓续于传统。不仅体现了他对书法艺术深入通彻的理解和周密的理性思考,而且展现了一位书家对艺术理论探索研究的新成果。《翰墨述要》博古通今,深入浅出,既是他人生的理念与感悟,又是他对书法艺术实践的理论概括。他以自己的人生、艺术、理论,来启示后学者,感受体悟何为翰墨之要,何为艺术之旨。

  晚清著名书论家刘熙载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书法艺术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图表,所谓书如其人,是指书法艺术蕴含着书者的人格、心志、风骨、情性、学养、智慧与精神。任何一位有成就的书法家,都会力图在展露自己品性情操的同时,凸显出标新立异的风采与精神,使学问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营造一种玄妙神奇的艺术意境。《翰墨述要》正是这种形质意趣、风采精神、神奇意境的理性总结。

  尤中会先生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幼时受祖父遗墨熏染,酷好墨翰,自幼背诗描红,启蒙于乡间私塾,寒暑不辍,初得笔法之一二。少习《宣示表》《九成宫》《勤礼碑》,青年时期主攻行草,师法二王、米芾、孙过庭、颜真卿。中年攻大草,师张芝、旭素、黄庭坚、王铎,兼修诗词绘画。晚年攻研古典书论,注重诗词及书法理论创作。历涉求学、从军、行政、艺术诸业,阅历广博,归于艺术。尤先生历经磨炼,终成大家,渐臻化境,且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书风和理论体系。

  尤先生长期潜心于北碑南帖的互融,苍雄中原文化与浪漫楚文化的互渗,阳刚之气与阴柔之气相互化合的研究与探索。其书法宗法传统,重于风骨,清雄劲健,洒脱俊逸,书风纯正,意趣昂然,散发出一种堂堂“正气”,曾参加全国第三、第四、第五届书法篆刻展览。2012年8月,中国书协、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文联、湖北省书协联合为他举办的《墨华翰韵·尤中会书法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得到广大观众的充分肯定,至今传为佳话。他既是书家,又是诗人、画家。其古体诗、花鸟画都出手不凡,并以“修书砺品积学好,万卷藏胸字韵清”咏志抒怀。

  尤先生功成名就,驰誉海内,为何还如此痴情,不惜辛劳,花费数年心血,编著《翰墨述要》?他认为,艺术无止境,奋斗无穷期。书法艺术博大精深,美不胜收,技艺、学养和书论乃是书法艺术升华中的重要链条。书法艺术的价值绝不是简单的个人功力技巧的书写行为,重在情性的融入,精神的展现,气韵的升华和境界的提升。书法艺术塑造的是点线形象,展现的是书家情怀,熔铸的是人生境界,启迪的是文化自觉,凝聚的是文化自信。惟有“品行气质功学满”,才能“别开生面写心声”。作为饱经沧桑的一位书者,更应以自己的艺术实践和文化储备,去删繁就简,提炼升华,淘珠炼金,才能在求艺之路铺上一块基石,插上一个路标,点上一支蜡烛,竖起一把梯子,让后来者在攀登书法艺术高峰的征途中,避其坎坷,少走弯路,风正帆顺,走得更正、更稳、更快,直达“得其法度,寻其性情,求其气韵,熔铸自我”的目的地。

  近代以来,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印刷技术的日趋现代,中国书法正在逐步脱离它的使用功能,向着艺术审美功能方向发展。在无数研究者、开拓者的辛勤耕耘下,书法艺术的理论研究已结出丰硕的果实,但对于书法艺术本质规律的探讨,仍显得浮燥嘈杂、混沌苍白。中会先生殚精竭虑,执著笃诚,析辨经典,感知体悟,探索其规律,解领其真谛,寻求解读书法艺术规律的钥匙,以解书艺玄奥之密码,达其正本清源之旨。《翰墨述要》对书法艺术功力、章法、情性、神采、气韵、个性、意境的剖析论述,充分反映出他对书法艺术内在规律的宏观把握尺度和对书法艺术理论研究的深度。同时也透显出他对书法艺术各个要素的综合驾驭能力和掌控操作能力。

  书到深处见文化,书到极致见情怀。品读《翰墨述要》,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位书家对书理的远见卓识和对探索的苦心厚意。《翰墨述要》既是中会先生独具特色的“谈艺录”,又是一部难得的“书学宝典”和教科书。他遍搜法书经典,博采众长,细嚼慢品,食而化之。他集百家之精髓,融会贯通,细致梳理,归纳提炼,准确概括,独辟蹊径、别开生面地解读经典之真谛、书艺之规律。对于传承意义、书史书艺、修心立品、风骨节操、功力技巧、章法秩序、心质情性、学养气质、神采气韵、格调意境、个性风格、继承出新、欣赏审美等方面,一一作出详尽的辨析和精妙的论述。所解所论,可谓心机直抒,真知灼见。所提炼的“十大定律”“五大台阶”“三大品格”,既简明扼要、经典精辟,又语言精美,耳目一新。用“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无论对于爱好者、初学者,还是对书法家,都能溯源开思,解惑受益。

  书法大家说书谈艺,自然有其独家风度和个性特色。《翰墨述要》不仅有认识深度,而且有理论高度,以解读说理而服人,以简明厄要而精道,以经典事例而生动,以文词华美而动人。具有可驾驭性和可操作性。比如,他在判定一个书家是否是真正书家时,只须问三句话:

  1. 品性人格、风骨节操是否诚厚正大。

  2. 知识储备、文化学养是否全面深厚。

  3. 功力技巧、艺术水准是否精到超群。

  中会先生总结概括了书法艺术的五大要素,也叫五大标准:即功力技巧、章法理趣、情性风采、学养气韵、个性风格。命题准确,通俗简练。他反复强调,这五个方面既是书家攀登书法艺术髙峰途中的五大台阶,又是书家终身奋斗的高远目标,乃书家能否成功之关键。

  是的,书法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粹,书家肩负着时代赋予的传承与出新历史重任,这无疑为当代书法理论家与美学研究者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问题。中会先生的《翰墨述要》已作出了响亮的回应,因为他揭示的书法艺术内涵、深邃本质和艺术规律,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艺术价值、理论价值和学术意义。这一切都充分证明,尤先生不仅是一位书法艺术的实践者、成功者,而且是书学理论的探索者、追求者。实事求是地说,他是一位具有真才实学的学者、诗人、书法家。

  《书概》有云:“与天为徒,与古为徒,皆学书者所有事也。天,当观于其章;古,当观于其变。”让我们走向尤先生的诗论图谱,“因寄所托,取诸怀抱”,揭示书法艺术的内在规律,感知书法艺术的实践要诀,解读书法艺术的玄奥秘码,体悟书法艺术的格调意境,解领书法艺术的美妙与神奇。(孔艺:著名摄影家、出版家、书画评论家)

 
 
 
 上一篇:书法千年流传 翰墨万里飘香 临沂书圣文化节亮点纷呈
 下一篇:临沂第四届城市戏剧节启幕
 
 
 
 栏目最新
 
 
 推荐资讯
 
郯城:银杏叶黄了景美了
郯城:银杏叶黄了景美
银杏树披上黄金甲 金色辉煌一身高贵
银杏树披上黄金甲 金色
郯城县高峰头镇:农技服务贴民心 水稻生产大丰收
郯城县高峰头镇:农技
郯城县归昌乡:稻谷黄 收获忙
郯城县归昌乡:稻谷黄
 
 栏目热门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广告合作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临沂之窗 www.lywindows.com